附近景點

鄒族豐年祭

鄒族傳統家屋
鄒族傳統家屋 / Eva隨手拍
鄒族傳統家屋
鄒族傳統家屋 / Eva隨手拍
鄒族傳統家屋
鄒族傳統家屋 / Eva隨手拍
鄒族傳統家屋
鄒族傳統家屋 / Eva隨手拍
鄒族豐年祭(YuYuPas劇場表演)
鄒族豐年祭(YuYuPas劇場表演) / Eva隨手拍
鄒族豐年祭(YuYuPas劇場表演)
鄒族豐年祭(YuYuPas劇場表演) / Eva隨手拍
集會所
集會所 / 老山羊部落格
產業道路景觀
產業道路景觀 / 老山羊部落格
來吉文物展示景觀
來吉文物展示景觀 / 老山羊部落格
鄒族文物館
鄒族文物館 / 老山羊部落格

台灣原住民中人數稀少的鄒族

鄒族是台灣現今受官方承認的十四大原住民族群中人口數頗為稀少的一族,族人主要分為北鄒(嘉義縣阿里山鄉、南投縣信義鄉),以及南鄒(高雄市桃源區及三民區)等地區。而著名的一首「高山青」所描繪的「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正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沈穩內斂的個性,高聳的鼻子,帶著幾分的驕傲與自信,就是鄒族人給人的印象。鄒族的主要的居住地偏向於玉山和阿里山一帶的山區,所以對自然界的一切總有著濃郁自然的親切感。而因為鄒族本屬於較為弱勢又人數不豐的一族,所以對於文化和相關傳統的傳承,更是需要用心努力去落實。

鄒族的生活方式

鄒族人的傳統生計本來以農業及狩獵為主,但由於法令上對狩獵的限制,因此迫使鄒族人口外流。而之後由於鄒族人注意到阿里山為高山茶及山葵的種植區,許多鄒族的朋友開始在山上種植山葵,並跟平地的茶農學習種茶的技術,這兩項高經濟作物使得一些年輕人回流至部落。而除了茶葉與山葵之外,桂竹筍、竹高筍、高麗菜也是鄒族人在高山上的經濟作物之一。更有鄒族人開始研究花卉的種植,尤其是高單價的香水百合更是受到族人的青睞。而由於鄒族人的傳統生計以農業及狩獵為主,並沒有創作性的工藝與創作,多數的雕刻設計皆與狩獵意象相關,一些生活用品上會刻上圖紋標記,例如在獵刀刻上刀痕或者交叉的圖案,表示狩獵的次數或成績;男子盛裝的打扮為紅色的長袖上衣、胸衣與遮陰布加上山羌皮帽。女子以頭巾纏髮,黑裙、藍色長袖上衣、刺繡精美圖案的胸衣為主。

鄒族豐年祭─小米豐收祭

鄒族的小米豐收祭以族語來說稱為Homeyaya(穫米亞亞),是鄒族人於每年七、八月間之小米成熟時節所舉行的祭儀,小米是鄒族生活中最重要的糧食,於春季播種、夏秋之季收成,而收成的量則是鄒族人家庭貧富之指標,小米收成祭包含播種祭、除草祭、收成祭以及小米的入倉祭,過去整個祭儀前後約長達一個月的時間,直至今日生活型態逐漸改變,多數已不遵循古禮舉行,祭儀的過程中,鄒族部落全體族人不可吃魚、葱、蒜甚至鹽味,並以有去邪之用的艾草清洗祭儀所用之器皿,以避免邪靈入侵。

鄒族豐年祭─貝神祭

鄒族貝神祭Takiaru是南鄒Hla'alua(沙阿魯阿)的主要祭典,舉行時間約於元月1日至15日間,由於是鄒族人用以與祖靈溝通與傳承之媒介,故具有神秘色彩且形態也較為保守,鄒族貝神包含勇猛神、狩獵神、健康神、食物神、驅魔神、勤勞神、平安神、驅懶神、狀元神、守護神、聰明神、風雨神等共12個,停辦50年的貝神祭,在2001年2月3日於高雄縣桃源鄉(今高雄市桃源區)舉行,在全台鄒族人口僅餘六千多人的族人心中,再次舉辦貝神祭更是凝聚了族人的向心力。

鄒族豐年祭─戰祭

鄒族戰祭或稱凱旋祭於鄒族語中稱為Mayasvi(瑪雅斯比),為全部落性之祭典,以往舉行之時間不固定,一年中可舉行多次甚至不舉行,目前已定於2月中。戰祭舉行時機有三種,分別為勇士出外征戰並凱旋歸來、重建或修建會所、成年禮或男子週歲,其最主要之目的祈求戰神降臨保佑,並勉勵族人以全部的精神與生命保護部落,儀式中包含了迎神祭、送神祭、道路祭、男童初登會所禮及成年禮等,舉辦地點為大社男子聚會所kuba(庫巴),而目前特富野社(Tufuya)和達邦社(Tapang)則是鄒族目前尚存的大社,亦為戰祭(Mayasvi)祭儀之中心,兩社每隔一年輪流舉辦,祭儀為期三天兩夜,過程不似以往那般繁複,但仍然保留數個較重要的傳統祭儀,戰祭過程嚴肅建議欲參觀之民眾事先電話詢問。
潘怡樺 彙整

地址: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
座標 23°27'43.54"N 120°45'26.46"E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自嘉義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後,沿159縣道至嘉義市區,再循民族路、吳鳳南路接18號省道經觸口至石卓,由石卓右轉169縣道即可抵達。
2.從嘉義火車站前搭乘往達邦的公車,在終點站下車即可。
3.下嘉義交流道,可沿159縣道和18號省道抵達石卓,再右轉169縣道即可抵達邦。